天才一秒记住【苍天小说】地址:https://www.ctzw.org
第73章结婚咯正文完结啦!
姚如意筹办婚事的那几日,京里的新科进士们也都陆续打点起行囊了。
吏部的告身文书早已发下。
之后还有一些过场要走:由状元领衔、众人署名的《谢恩表》先递进了宫门,再行过脱去布衣青衫,换上青色官袍的“释褐礼”
,之后当年的进士、同进士们便鱼贯入中书门下,拜见宰执相公,行过堂礼。
之后又在垂拱殿前叩谢天恩,山呼万岁,向官家表了忠心。
末了,都跟着内侍出来,到吏部“流内铨”
去注官籍,办差遣。
这算是最后一遭勘验:祖宗三代、科考履历,全都要查得仔仔细细,防着有冒籍顶替、身家不清的状况出现。
核验无误,人人便领了堂帖、敕牒:这两样是赴任的凭信。
限期三个月赴任,逾期是要吃挂落的。
新进士们初授的官职,多是县令、县丞这类亲民官,或是州府里的幕职佐官,任期三年。
每年还要经“考课”
,否则也是会被裁撤的。
常来知行斋和杂货铺走动的学子,除了程书钧,大多都得了这类差遣。
而且,朝廷还有规矩,官吏不能放回原籍,免得与宗族勾连,坐地生根,弄出些土皇帝来。
所以分配官员时的原则倒跟发配犯人很有几分相似:北人往南遣,南人往北送,东西两头的就互换,主打一个科学分配,不得回快乐老家。
孟博远祖籍蜀州,地属西南,他运气好,对应着分去了金陵府,做了个从九品的司户参军,管管户籍、催收赋税。
孟员外得了信,喜得又想摆三天流水席。
捧着小儿子的告身文书,翻来覆去地看,指头爱惜地摸索着纸角,恨不得日日三炷香供起来,或是干脆夜里搂着睡。
他与关氏都激动得好几夜睡不着,半夜还要起来查看这文书还在不在,生怕被人偷了。
金陵!
那可是鱼米之乡!
孟员外心想,他撒出去那些白花花的银子,幸好没白费。
林维明与耿灏科考的名次挨着,都是吊车尾。
两人分的地方也近,都在京东东路。
如今那地方,原本接壤的辽国旧土已经归了大宋,这地方没了兵祸,渐渐人烟稠密,商贾云集,算是个富庶去处了。
耿灏得了青州千乘县主簿的差事,帮着县令管文书、理钱粮、督胥吏。
林维明是青州寿光县的监丞,专管官署营建修缮。
姚如意起初听说这事儿,还很有些纳罕。
如耿灏这般宰相家的公子哥儿,原以为必是要想法子留京任职的。
纵是吏部瞎了眼、吃了熊心豹子胆想使绊子,只怕耿相都不会答应。
谁知竟真放了外任。
后来有一日,耿灏又领着那十二生肖来知行斋吃喝,耿马过来买烤肠时顺嘴提了一句,才算给姚如意解了惑。
原来这竟是耿灏自己求的。
他打小长在汴京,最远只在与他爹吵架离家出走时到过郑州,再远竟没怎么去过了。
耿灏头脑想得也很简单,京城早就玩腻了,趁年轻,这世界那么大,他想出去看看。
耿相大约也觉得磨磨儿子心志是桩好事,总归还有他在后头撑着,即便是外放,应当也没人不开眼敢挤兑他的孩子,便允了,故而没去吏部递话。
那吏部侍郎倒给弄得心里七上八下,拿耿灏这个烫手山芋不知怎么安排好了。
有一日,趁朝会歇息的当口,觑个空子,便满脸堆笑地凑到耿相跟前,压着嗓子问:“相爷,您说……贵府公子……下官该派往何处啊?”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