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才一秒记住【苍天小说】地址:https://www.ctzw.org
就等着确定研发的电机、电池没问题,便可正式量产。
接下来再测试一下稳定性,多测试几个月,没什么问题,第四季度就能开始量产。
邹泽峰继续道:“董事长,三电系统等核心零部件咱们全面自研自产,第四季度开始量产。
非核心零部件采购第三方,咱们在星逸汽车生产基地附近,连同魔都,同步引入了部分上下游供应链。”
“在咱们星逸汽车超级工厂附近,很多上下游供应链也都建立了分厂。
还有的部分零部件供应商,都分布在附近省市,已经全部沟通妥当。”
“只要咱们下半年试验车测试完毕,第四季度就可以让他们同步开始量产我们需要的零部件,年底前交付。”
“正好咱们整车工厂一期厂房,年底前就可以试产甚至小规模量产,经过产能爬坡后,明年上半年就逐步批量量产星逸汽车s5、x5。”
这个进展速度,王逸还是很满意的,比和魔都对赌的节点,快了足足两年。
按照对赌协议,2015年年底研发成功,2016年年底前正式量产。
如今看来,2014年上半年就研发成功,年底前就能能研发成功并小规模量产。
提前两年实现对赌协议,不是一般的给力。
不过产能就是个问题了。
造车不同于造手机,造手机产能爬坡快,规模大,月产千万台都不难。
但造车太过复杂,别说月产千万台了,月产一万台都不容易。
很多车企达到月产一万台,都需要半年多,甚至一年的时间。
对此,王逸看向邹泽峰:“按照这个进展速度,明年一月份能不能全面量产s5、x5?”
“可以,问题不大!”
“产能多少?”
“一月份算是全面量产的第一个月,产能不会很多,估计月产2000辆。
也就是s5、x5各1000辆。
经过产能爬坡,三月份能够达到月产6000辆,也就是s5、x5各各3000辆。
6月份能达到月产1万辆,也就是s5、x5各各5000辆。
预计明年总产量10万辆左右。
2016年一期厂房总产量12万辆。”
“此外,二期厂房明年第四季度也能竣工,2016年1月份开始投产,但也要经历产能爬坡。
和一期厂房相似,2016年二期厂房总产量10万辆左右。
2017年二期厂房总产量12万辆。”
“这样全部算下来,明年总产量10万辆,2016年一期、二期厂房总产能22万辆。”
“2017年一期二期产能年产总能24万辆,再加上三期厂房也能投产,2017年总产能达到34万辆。”
“当然,这只是咱们的规划,至于具体进展,还得看市场行情。
万一后年22万辆的年产能就饱和了,甚至溢出了,三期厂房,也就不用急着投产了。”
邹泽峰说的很详细,王逸也听明白了。
眼下新能源汽车还是刚起步,销量也不是很高。
真要按照计划的那样,2017年三期厂房全部投产,年产能34万,还真未必卖的了。
甚至2016年的一期、二期的22万辆能卖的了,就不错了。
没办法,2016年不是2026年。
像是特斯拉,当下只靠models,去年也没有在国内开售,售价又高,全球销量也才三万台+。
等到明年国内也开售了,销量能达到5万左右。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